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线云强
 http://xianyunqiang.artron.net/
 
  搜索:
 
线云强,赴美研修散记
 
作者:线云强  发布时间: 2015-07-31 14:09:30
 
 

  


  线云强简历


  线云强1965年8月出生于辽宁铁岭,沈阳军区《前进报社》高级编辑,新闻图像社社长,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艺委会委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曾参加老山前线防御作战、1991年安徽、1998年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摄影报道,曾三次荣获(第三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是中国摄影协会首届授予的“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荣获纪念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表彰的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贴”,2014年9月,参加中国文联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策展人研修班”学习,第25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


  出版发行《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线云强俯瞰东北--空中看沈阳》等十几部摄影作品集。


  摄影作品《军人》、《战友》、《大象无形--线云强俯瞰东北》、《天下》多次在北京、上海、沈阳、香港、平遥、大理、连州、凤凰古城等地展出。




赴美研修散记


线云强撰文


  2014年5月,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代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与美国纽约艺术基金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同年7月,双方启动战略合作的第一个研修项目--举办“非盈利文艺组织运营与管理研修班”。9月,第二个研修项目--“视觉艺术策展人研修班”在纽约启动,而我有幸作为中国文联机关、各文艺家协会、直属单位和省级文联的19位学员中的一员赴美研修。


  为期21天的“视觉艺术策展人研修班”以培养文艺策展高技能人才为主题,针对策展人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与合作方纽约艺术基金会共同开发了包括博物馆、画廊、拍卖行、独立策展人、艺术品布展、法律问题、国际交流、新媒体传播、艺术品销售的经济因素等在内的9大课程模块。研修期间,共有71位美方专家进行了38场课程培训,而我们赴7家世界一流的博物馆、16家知名画廊、3家教育机构进行了考察学习,与23位独立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和艺术法律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系统学习了美国机构策展人、独立策展人的策展理念和操作经验,同时,了解了美国非盈利艺术组织的运营理念与运作机制。种种收获与体会、发现与思考,在此,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美国纽约艺术基金会学习交流。


  了解:助艺术家圆梦的美国公益组织


  在美国,筹款和捐赠较为普遍。美国70%的家庭会为慈善机构捐款。美国现存的6.2万个基金会中,至少有1000个左右定期介入文化领域,每年将预算的很大一部分贡献给文化领域。美国人平均每年向非盈利组织捐款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大约6%给文化和艺术,有130亿美元之多,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以纽约艺术基金会为例,纽约艺术基金会(NYFA)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专门帮助各种类型的艺术家的公益组织。基金会通过大量吸纳民间资本和慈善捐赠,大力资助有才华的艺术家,并给他们举办各种宣传展览活动,使他们能够迅速建立知名度和艺术声誉。


  NYFA艺术奖学金。目前,纽约艺术基金会已经为15个艺术领域的5000多名艺术家提供了非限制现金资助,获得资助的艺术家可将这笔资金用于他们认为有利于其事业发展的任何方面,而他们也都努力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获得成功,其中5人荣获奥斯卡奖项、5人获托尼奖、8人获普利策奖、15人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NYFA专业发展培训。每年,纽约艺术基金会为上百名艺术家及艺术从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项目,培训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授课、讲座、画廊及博物馆参观、与艺术名家交流等形式,为艺术家及艺术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NYFA艺术家驻留及交换。纽约艺术基金会推出了国际交流项目,希望能借此更好服务国际艺术行业及不同艺术文化领域。项目为外国艺术家提供驻留纽约的机会,充分利用当地各类艺术研讨会、交流项目及演出等活动资源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纽约艺术基金会也为其遴选的艺术家提供同等出国交流的机会。


  NYFA策展项目。纽约艺术基金会的艺术品交换计划为文化机构、政府组织、公司以及个人提供了将现代艺术作品融入办公室、公司总部或家庭的机会。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基金会与数以千计的视觉、文学、媒体、民俗以及表演等各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建立起了长久、良性的合作关系,而基金会为客户挑选艺术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潜在的艺术品收藏者架构起了与艺术家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桥梁。




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海洋一样的图书馆里学习。



在纽约德意志银行交流企业环境下的私人公共收藏。


  借鉴:成熟且活跃的美国艺术资助体系


  1965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政府对艺术领域的介入管理,1996年,美国又组建了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学会,专门负责对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文化项目进行资助。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非盈利性文化艺术事业给予资助。


  近些年来,伴随着艺术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类基金会也应运而生,国家级的艺术人文基金会呼之欲出,美国较为成熟且活跃的艺术资助体系,无疑将给我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可以作为解读范本的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所代表的联邦机构对艺术基金的分配、使用,促进了联邦和地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利于美国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NEA资金流通与分配。美国政府对艺术的直接拨款来自于三部分: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州立艺术机构(SAA)、地方艺术机构(LAA)。成立之初,NEA便致力于培养地方的艺术机构,现今全美拥有50个州的州立艺术机构,6大地区艺术机构,另有为数众多的政府机构分布在州政府下的市、镇、学区、特区等基层,被称为地方政府艺术机构。目前,NEA的资助领域包括:艺术家社群、艺术教育、舞蹈、设计、民俗传统艺术、文学、地方政府艺术机构、媒体艺术、博物馆、音乐、音乐剧、歌剧、展演、话剧、视觉艺术。


  非盈利艺术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收入和捐赠两部分。根据2004年NEA所做的统计,非盈利艺术机构44%的收入来源于营业收入,包括票房、场地租赁、宴会收益、衍生品交易、会员费等,43%的资金来源于私人资助,另外13%来自政府部门,这其中3%来自地方政府,1%来自州,9%来自联邦,NEA占总比例不到1%。在这样的资金结构中,NEA与其说是个资助机构,不如说是美国艺术资助和社会捐助的领航员、美国艺术资助体系的杠杆。NEA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利用有限的经费鼓励私人资助,建立一套配额补助金制度,是美国税收激励社会捐助之外,另一种独特的激励私人艺术支持的制度,而且只在文化艺术领域通行。


  NEA的乘数效应。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在艺术资助上有着一套灵活的资金分配原则,其每一美元的拨款将为受益机构吸引七至八倍的资金与之形成配套,是推进美国艺术发展的“种子基金”,能够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这也是美国政府资助艺术的特色所在。美国政府灵活应用市场运行规则和社会捐赠的历史传统,合理有效地将可使用的社会资金纳入艺术资助体系中,通过调整政府投入的领域和比例,积极拓宽艺术产业的资金来源,并通过相关税法规定,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对艺术事业的参与特别是捐赠支持,做到政府资助与社会私人资助合二为一,这是美国社会艺术资助体系活跃的重要原因。



在纽约艺术基金会与知名策展人艺术史学家交流。



在巴里奥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法拉盛皇后博物馆门前午餐。


  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圈边缘徘徊


  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仅是艺术观念、风格、样式的变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的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美术馆、艺术市场、画廊和艺术拍卖会的活跃,平遥、大理、连州、北京、上海等各种国际摄影艺术大展热闹非凡,艺术家工作室、各种非盈利机构快速增长。


  可以说,“现在全世界都在以贪婪的目光看中国”,“贪婪”,是世界对中国的兴趣与向往,也是世界对中国的警惕与疑惑。与美国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他们往往把中国艺术看成是两个断裂的形象,一方面,西方人对待传统中国艺术心存敬畏,非常尊重,也非常喜欢,另一方面,他们却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当代中国艺术,不太感冒,也不太欣赏。


  在美期间,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画廊,我都看不见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没有听说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进入国际学术圈,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参加各种国际大展,却很少有世界级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为中国当代艺术做过学术展,更没有顶级的博物馆或美术馆系统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没有听说过国际顶级的收藏家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在国际艺术圈的边缘徘徊。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会陷入窘境,原因很多,略述一二。


  美国全球扩张策略,把文化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来看待。二战之前,公认的世界艺术之都在巴黎,二战爆发后,原本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艺术家,包括一些犹太裔的艺术家纷纷逃亡到大西洋彼岸,在美国落地生根,影响力辐射到世界各地。而作为二战最大的战胜国和受益国,美国在战后聚集巨额财富,雄厚的资金持续推动着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就这样,美国逐渐确立了世界艺术体系的中心地位,纽约也随着这一过程取代了巴黎,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为了维护西方的艺术体系地位和意识形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来自西方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在选择中国作品的时候,只是用自己的目光--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偏见或者相当文化盲点的目光--选择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而当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视野的时候,西方人往往片面地把某些“中国符号”视为“中国形象”,导致对中国当代艺术及其文化环境的曲解。


  中国文化的焦虑与不自信,制约了艺术的发展与传播。自工业革命开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现代文明面前,中国艺术精英渐渐感到焦虑,甚至在纠结中寝食难安,一方面寻求着融入西方现代文明,另一方面寻求着自身文明的重新定位与复兴,而一百多年来国弱民贫的中国人每一次的奋起都伴有焦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一直在追求物质财富的道路上奔跑,国家围绕着GDP走,社会围绕着经济效益走,个人围绕着金钱走,作为精神工作者的艺术家也一样卷入了这场脱贫致富的“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创造与追求财富的“运动”使全中国人的心无法安静下来,经济取得极大成就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放下焦虑获得心灵自由,反而因为长期的焦虑和文化的不自信使今天许多国人的灵魂异常扭曲,这种扭曲体现在道德与信仰的缺失、对崇高与理想的排斥,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从窘境中突围,道路很多,略陈一二。


  中国艺术家需要使命与担当。****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论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文艺之魂是中国精神,文艺之根是深入人民、服务人民,文艺之本是创作优秀作品。中国处在变革的年代,也是应该出作品的年代,我真的觉得中国艺术家的春天来了。在纽约,我真切地感受到世界在关注着中国,关注着中国的艺术。因为国情不同,中国当代艺术跟西方当代艺术有一定的距离,今天的西方艺术家们已将视野转向内心,回归内心,开始关注生命的本质,关注爱,关注灵魂。而我们这些年衣食无忧、名利双收的艺术家有多少人潜下心来研究艺术,又有多少人搞艺术的动机是名利和娱乐?如果错过和辜负了这个难得的时代,我们只能是暗淡无光的平庸之辈,而惟有从灵魂深处迸发出对生命、对人类的慈悲与爱才能担当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国艺术家应有独立精神与内心信仰。纵观人类历史,自艺术发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只是精神层面的,而在作为艺术史呈现的时候,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选择了那些对人类精神有着深切关怀的艺术家们。一个人在利益驱使下创作的艺术,其价值是有限的;但在精神的激励下,其创造力是无穷的。你脚上粘了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你眼中流了多少泪水,笔端和镜头就会凝聚多少真诚。艺术能够改变生活,艺术能够成就人生,在这个文化复兴的变革年代里,艺术家应该拥有独立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内心信仰。




在惠特妮博物馆参观杰夫·昆斯《天堂之爱》艺术展。






  美国纽约世界顶级的国际摄影中心图书馆拥有两万本馆藏画册,在“战争与军事”的书架上,居然发现了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的个人摄影作品集《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并编号入网。


◎体会:在世界摄影大师的光影中穿行


  凭借纽约艺术之都的地位,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强势的艺术体系,以纽约现代艺术馆、盖蒂艺术中心等为代表的艺术中心机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摄影的收藏和学术评价体系。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收购大量欧洲艺术品之后,美国的艺术资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摄影领域,艺术博物馆、艺术基金会和财团基金会等大量收藏摄影作品,摄影艺术市场持续升温。美国一批早期本土摄影家和二战期间落户美国的欧洲摄影家们真正确立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大师地位。大师,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者。他们的代表作品通过画廊交易、艺术馆收藏、大型拍卖活动等,价格持续攀升。摄影作为艺术、摄影家作为艺术家、照片作为艺术品,这一过程最终在金钱的帮助下得以完成。从此,摄影作品登堂入室,步入高大上的艺术殿堂。


  向大师致敬,在摄影史上找位置。回想我国的摄影史,特别是开放以后,中国摄影界因为思想上的矛盾而混乱苦闷,到底是延续传统,还是跟随国际化步伐。在纽约看摄影作品展,并没有让我焦虑和不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图像信息时代,把信息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平台,我们面对一个变化很大的世界艺坛,在这西方人用贪婪的目光关注中国的时代里,我们不应盲目崇拜西方,迁就那些并不适合我们价值观的审美标准,更不应为贪恋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体味和借鉴西方艺术家深刻的思想、高超的技术的基础上,静心修行,研究本土的文化特色,创作出无愧于时代、让世界折服的优秀作品,展示中国和中国摄影人的形象。


  向同行学习,在摄影策展中找差距。在纽约,我看到了安德烈斯·古斯基(AndreasGursky)、托马斯·斯特鲁特(ThomasStruth)、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aoSalgado)等大师的摄影作品展,其作品尺寸之大让我感到震惊,如今随着相机镜头的进步,数码后期的调整,输出技术的发展,4X5底片可以制作2米左右的照片,8X10可以做到5-6米的照片。而且这些摄影作品影像质量清晰度高,呈现方式规范统一,摄影作品的制作、作者的签名、画框的装裱全都艺术化。与我们看到了大多黑白纪实摄影不同,在纽约见到的纪实摄影作品色彩层次标准很高,把纪实性、艺术性、当代性融为一体,特别是用色彩的处理烘托作品主题,成为摄影家表达思想情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纽约见到的每一个展览,不仅深刻表达策展人的思想,更充分展现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关系,不仅让人体会到摄影作品观看的连续性、思想性,更让人感慨于展厅布置、作品题目及宣传广告的艺术化,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看摄影大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的《创世纪》展览。



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科学研究人员交流。



在纽约波丘园学习如何将多元艺术融入到社区中。





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听博物馆策展团队的解读,上演了一场美术史的视觉盛宴。



在美国纽约阿奎维拉画廊交流21世纪的商业与艺术。



10月1日,同学们聚集在曼哈顿共庆祖国生日。




在美国纽约艺术基金会、策展人研修班结业典礼上与行政总裁迈克尔·罗伊斯及领队孙德华合影。



在美国纽约中国文联策展人研修班结业合影。  






我的战友,美籍华人孟奇夫妇带着击剑冠军的女儿陪我在西点军校度过了开心有生命故事的周末。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军影”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